搜索
网站首页
公益项目
公益慈善
公益科普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教育培训
机构简介
理事成员
专家顾问
业务范围
关于我们
组织架构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通知公示
招标信息
项目进度
信息公开
制度
审计报告
党建学习
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标签:科普
联系我们
北京新融公益基金会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1号A-1803号
bjxrjjh@sina.com
100028
010-58222988
高血压患者可以爬山吗?
慢病领域
爬山是一项颇受欢迎的户外运动,能够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能否爬山需谨慎考量。 爬山过程中,身体需消耗更多能量,心脏泵血频率加快,以满足机体需求。这会导致血压在运动时上升。普通健康人血管弹性良好,可在一定程…
标签:
科普
解码现代人的护心密码
慢病领域
营养护盾:地中海饮食模式被证实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33%。每日增加10克膳食纤维(约两个苹果),动脉硬化风险下降15%。警惕“隐形盐”——挂面、面包等加工食品贡献了70%的钠摄入量,建议选择低钠食品时查看成分表(钠含量<120mg/100g为佳…
标签:
科普
西瓜能降低血压,是真的吗?
慢病领域
西瓜富含水分,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比如瓜氨酸。瓜氨酸的降压效果已被《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BMC Nutrition》《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等证实。 瓜氨酸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精氨酸,精氨酸又能促使血管内皮细胞…
标签:
科普
糖尿病前期的调理方法
慢病领域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阶段。此阶段若积极调理,可有效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的发生。 饮食调整是重要环节。首先要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体重及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像白…
标签:
科普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预防策略
慢病领域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状态下,脑内小动脉壁会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改变,导致血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些病变血管难以承受压力,极易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因此,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极…
标签:
科普
糖尿病:一场可被“改写基因”的无声战役
慢病领域
传统认知将糖尿病简单归结为"吃糖过量",现代医学却揭示更复杂的真相。当我们摄入精制米面时,血糖的剧烈波动迫使胰岛β细胞超负荷运转——这些代谢工厂的工人每天需要处理相当于自身体重300倍的葡萄糖。持续10年的高负荷最终导致胰岛…
标签:
科普
预防心内科疾病
慢病领域
健康饮食是预防心内科疾病的基础。建议大家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适量运动是预防心内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
标签:
科普
警惕心脏疾病的“连锁反应”
慢病领域
心内科疾病的并发症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疾病和心脏骤停等。 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满足身体需求的一种状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水肿。 心肌梗死则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可能引发剧烈胸痛…
标签:
科普
心脏健康的关键防线
慢病领域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血管系统为身体各个部位输送血液,提供氧气和营养,维持生命活动。当心脏功能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出现各种心脏疾病。常见的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可能…
标签:
科普
心脏警报:那些被忽视的生命暗流
慢病领域
冠状动脉从出生时光滑如镜到50岁平均积累300毫克斑块,这个过程如同在血管内壁涂抹混凝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1m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2%。但真正危险的并非体检单上的箭头,而是血管内皮长达20年的慢性损伤:吸烟者血管老化速度加快3倍,…
标签:
科普
心脏健康的“守门人”
慢病领域
心脏被誉为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危及生命。心内科是专门研究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科室,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帮助患者守护这颗“生命之源”。 心内科常见“警报信号”。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
标签:
科普
如何预防心内科疾病
慢病领域
合理饮食是预防心内科疾病的第一步。建议大家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同时,要注意控制餐量,避免暴饮暴食。例如,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少吃…
标签:
科普
高血压:下蹲起立要当心!
慢病领域
人体在进行下蹲起立动作时,身体姿势发生快速变化,会对血压产生明显影响。当下蹲时,身体呈蜷缩状态,下肢血管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血液循环阻力增加。为保证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心脏会加大泵血力度,血压随之上升。而起立的瞬间,身体由低位快速变为高位…
标签:
科普
警惕五大致命并发症
慢病领域
一、心力衰竭“雪崩” 心肌梗死或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衰退,约50%患者确诊5年内会进展为心衰。早期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若不及时干预,最终可能引发全身器官缺血。 二、心律失常“电路故障” 房颤…
标签:
科普
糖尿病:认识、管理与希望
慢病领域
一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升高。这种疾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因此也被称为青少年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T2DM)是当今全球最常见的一…
标签:
科普
甜蜜的负担
慢病领域
在孕妇隆起的腹部里,一场持续280天的代谢革命正在上演。胎盘分泌的激素像钥匙般打开细胞通道,这种为胎儿设计的营养供给机制,却可能引发妊娠糖尿病——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影响着全球17%的孕妇,在中国发生率更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 怀…
标签:
科普
等长运动:被低估的降血压运动
慢病领域
高血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血管外周阻力增加是关键因素之一。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增长等,会使血管壁弹性下降,导致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增大,进而引发血压升高。而等长运动对改善这一状况有着积极作用。等长运动,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的运…
标签:
科普
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警惕肌少症
慢病领域
肌少症,即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性肌肉量减少和(或)肌肉力量下降,并伴有躯体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被肌少症盯上。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干扰肌肉细胞内的代谢过程。胰岛素不仅调节血糖,对肌肉蛋白质合成也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胰岛…
标签:
科普
解码1型糖尿病的生命密码
慢病领域
1型糖尿病的本质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T细胞对β细胞的攻击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约70%患者携带特定的HLA基因型,如DRB104:05DQB104:01等位基因组合,使患病风险提升15倍。这种基因与环境(如柯萨奇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应答。近…
标签:
科普
糖尿病的隐匿症状:不容忽视的身体信号
慢病领域
大众熟知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还有一些隐匿症状,常被人们忽视,延误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糖尿病有不少隐匿症状易被忽视。皮肤瘙痒便是其一,长期高血糖会让皮肤组织含糖量升高,为…
标签:
科普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