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联系我们
  • 北京新融公益基金会
  •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1号A-1803号
  • bjxrjjh@sina.com
  • 100028
  • 010-58222988
  • 皮肤科防范措施知多少?
    其他领域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各种皮肤问题却常常困扰着人们。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皮肤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预防皮肤疾病,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范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皮肤…
    标签: 科普
  • 皮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其他领域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约1.5-2平方米,重量占体重的15%。这个精密的结构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每层都承担着独特功能:表皮层的角质细胞像"砖块"般紧密排列,神经酰胺等脂质作为"灰浆"构建起物理屏障;真皮层中…
    标签: 科普
  • 三尖瓣反流患者日常要注意什么
    慢病领域 三尖瓣反流是指心脏收缩期右心室血液经三尖瓣反流至右心房的病理状态,根据反流程度可分为生理性、功能性及器质性三类。轻度反流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中重度反流可引发体循环淤血、右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本文从病理机制出发,系统阐述三尖瓣反流患者的日常…
    标签: 科普
  • 茶中的“护心军团”
    慢病领域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患病风险具有显著意义。茶叶作为全球广泛饮用的饮品,其富含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心脏健康维护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 一、茶叶活性成分与心脏健康关联​ 1.儿茶素的抗氧化与抗…
    标签: 科普
  • 面神经炎偏爱哪些人?
    其他领域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特定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与面神经炎的发病紧密相关,了解这些风险行为,能帮助大家有效预防疾病。​ 一、寒…
    标签: 科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识别与后续处理
    慢病领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由局灶性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发,表现为短暂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24h内症状完全消失且不留后遗症。不过,TIA是严重脑血管病的预警信号,若不及时干预,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掌握TIA识别与处理…
    标签: 科普
  • 心内科:守护心脏健康的前沿阵地
    慢病领域 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犹如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推动着血液在全身循环,为各个组织和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所以呵护好心脏该有多么的重要!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内科…
    标签: 科普
  • 了解心脏的“节奏失衡”
    慢病领域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它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可能发生在心脏健康的人群中,也常见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 心律失常的症状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常见的症状…
    标签: 科普
  • 了解心脏的“隐形杀手”
    慢病领域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脏疾病。它常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坏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慌等。胸痛是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
    标签: 科普
  • 血压调节的饮食密钥:宏量与微量营养素协同作用
    慢病领域 高血压作为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对人群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不合理饮食模式与血压升高呈现显著相关性。通过科学且系统的饮食调理,能够对血压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一、宏量营养素与血压调控​ …
    标签: 科普
  • 认识内分泌疾病
    慢病领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错综复杂且至关重要的调节网络,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控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这些激素如同身体内的“信使”,在血液中传递信号,影响着身体的能量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和情绪调节等。然而,当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时,就可能…
    标签: 科普
  • 看不见的生命指挥官:解码人体内分泌系统
    其他领域 内分泌 系统的通讯网络由80余种激素构成,这些分子量不足千分之一的物质,在血液中以皮摩尔浓度(10^-12mol/L)级精准调控生理活动。下丘脑-垂体轴是这个王国的中央指挥部,下丘脑通过门脉系统向垂体发送释放因子,指挥甲状腺、肾上腺等靶腺工作。这种级联…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的科学应对指南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的疾病,常伴随疼痛性皮疹和神经症状。 一、早期识别症状 1. 前驱期(发疹前1-5天): 皮肤灼热、刺痛或瘙痒(通常单侧)。 乏力、低烧、头痛。 2. 急性期: 簇集性红…
    标签: 科普
  • 如何预防皮肤问题?
    其他领域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是保护身体的屏障,更是展示健康状态的重要窗口。然而,很多人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皮肤干燥、过敏等,这不仅影响外观,也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实,大多数皮肤问题并非不可避免,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
    标签: 科普
  • 如何解读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报告
    慢病领域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其生成过程持续且不可逆,生成量与血糖浓度和高血糖持续时间相关。通过检测HbA1c水平,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解读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报告,…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预防措施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疱和疼痛。虽然它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发作时疼痛剧烈,且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尤其在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中更为常见。所以了解预防措施很重要哦! 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最…
    标签: 科普
  • 糖尿病患者家庭急救包的必备物品
    慢病领域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可能面临多种突发状况,家庭急救包储备必要物品,能在紧急时刻有效应对风险。急救包中应包含以下关键物资。​ 快速升糖食品是应对低血糖的关键。葡萄糖片是首选,其起效快,能迅速提升血糖。每片含4~5g葡萄糖,低血糖发作时(血糖低于…
    标签: 科普
  • 冠心病的安全锻炼方案
    慢病领域 患病后,不少冠心病患者因担心运动引发不适而选择减少活动,却不知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能帮助冠心病患者让心脏保持良好状态。​ 一、冠心病与运动的关联​ 冠心病的核心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内壁形成粥…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科学防范指南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的预防核心在于压制潜伏的病毒活性,强化免疫防线。研究显示,50岁以上人群约1/3会患病,但科学防范可使风险下降85%。三大防护策略为健康保驾护航。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首要武器,对50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达97%,免疫力可持续10年。建议慢性病患者(…
    标签: 科普
  • 带你解析带状疱疹
    其他领域 一、病毒潜伏与爆发的生命轨迹 在人类与病毒共存的漫长历史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书写着复杂的致病图谱。这种直径约150-200纳米的双链DNA病毒,在首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治愈后并未真正消失,而是沿着感…
    标签: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