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联系我们
  • 北京新融公益基金会
  •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1号A-1803号
  • bjxrjjh@sina.com
  • 100028
  • 010-58222988
  • 带状疱疹预防措施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疱和疼痛。虽然它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发作时疼痛剧烈,且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尤其在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中更为常见。所以了解预防措施很重要哦! 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最…
    标签: 科普
  • 糖尿病患者家庭急救包的必备物品
    慢病领域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可能面临多种突发状况,家庭急救包储备必要物品,能在紧急时刻有效应对风险。急救包中应包含以下关键物资。​ 快速升糖食品是应对低血糖的关键。葡萄糖片是首选,其起效快,能迅速提升血糖。每片含4~5g葡萄糖,低血糖发作时(血糖低于…
    标签: 科普
  • 冠心病的安全锻炼方案
    慢病领域 患病后,不少冠心病患者因担心运动引发不适而选择减少活动,却不知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能帮助冠心病患者让心脏保持良好状态。​ 一、冠心病与运动的关联​ 冠心病的核心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内壁形成粥…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科学防范指南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的预防核心在于压制潜伏的病毒活性,强化免疫防线。研究显示,50岁以上人群约1/3会患病,但科学防范可使风险下降85%。三大防护策略为健康保驾护航。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首要武器,对50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达97%,免疫力可持续10年。建议慢性病患者(…
    标签: 科普
  • 带你解析带状疱疹
    其他领域 一、病毒潜伏与爆发的生命轨迹 在人类与病毒共存的漫长历史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书写着复杂的致病图谱。这种直径约150-200纳米的双链DNA病毒,在首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治愈后并未真正消失,而是沿着感…
    标签: 科普
  • 潜伏在神经里的健康警报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66万成年人发病,50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 初次感染该病毒时(多为儿童时期),会引发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脊髓神…
    标签: 科普
  • 科学预防带状疱疹全攻略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并非简单的皮肤病,而是潜伏在神经中的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偷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科学预防可使患病风险降低80%以上。 重组疫苗(CHO细胞):2020年我国上市的首款国…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的科学认知
    其他领域 潜伏在神经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就像休眠的特工,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便会苏醒。这种病毒在初次感染引发水痘痊愈后,会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随时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病毒激活后沿神经纤维蔓延,形成特征性皮疹带。早期症状犹如皮肤…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的防护指南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由水痘病毒再次活跃引发的疼痛性皮肤病。感染水痘后,病毒会终身潜伏在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如压力大、熬夜、年老或患病)时,病毒便沿神经“复活”,引发皮肤疱疹和剧烈神经痛。 皮疹呈单侧带状分布…
    标签: 科普
  • 带你简单了解带状疱疹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它通常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和剧烈的神经痛。这种病毒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当免疫力下降时,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受损者,病毒可能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症状表现:发病…
    标签: 科普
  •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慢病领域 在高血压的诸多类型中,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以其独特的血压特征受到关注。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IDH指收缩压低于140mmHg(1mmHg≈0.133kPa),而舒张压却大于等于90mmHg。这种高血压表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男性患病率相…
    标签: 科普
  • 打鼾人群警惕血压失控
    耳鼻喉领域 打鼾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导致的打鼾,与血压失控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打鼾人群需高度警惕血压问题。​ 打鼾,特别是由OSAHS引起的打鼾,主要是由于睡眠期间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呼吸气流受限或中断。在这一过程中,机体为…
    标签: 科普
  • 解码人体动力之源
    慢病领域 冠状动脉为心脏供能,但高脂饮食、吸烟会让血管壁沉积黄色粥样斑块。当血管狭窄超70%,快走时可能出现胸痛、牙床放射痛,如同“胸口压大象”。定期检测颈动脉超声,能提前10年预警冠心病风险。 正常心跳60-100次/分钟,像精准的钟摆。若出现&l…
    标签: 科普
  • 心内科常见疾病与科学防治指南
    慢病领域 一、心内科常见疾病 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为胸痛、胸闷,活动后加重。 2. 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血管负担,是脑卒中、肾衰竭的重要诱因。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需定期监测。 …
    标签: 科普
  • 心血管求救信号
    慢病领域 持续两周的晨起胸闷绝非普通疲劳,可能是冠心病发出的早期预警。某医院统计显示,45岁以下心梗患者中,38%曾出现不明原因的夜间胸痛。年轻白领常把心悸归咎于咖啡过量,却不知这可能预示早搏或房颤。临床数据显示,4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误将症状当作焦虑处…
    标签: 科普
  • 心内科:守护心脏健康的前沿阵地
    慢病领域 心内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类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心内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
    标签: 科普
  • 心脏:生命发动机的养护指南
    慢病领域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自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如同输油管道,当胆固醇沉积形成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超过50%即确诊冠心病。典型症状是运动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如同胸口压着石块。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则会诱发心肌梗死。 二、血压失控危机 …
    标签: 科普
  • 心肌梗死:了解与应对
    慢病领域 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心肌梗死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
    标签: 科普
  • 经常咬到舌头,可能是牙齿问题
    其他领域 不少人都有过咬到舌头的经历。偶尔一次咬舌或许只是意外,但要是经常出现这种状况,那就可能与牙齿问题有关了。​ 从口腔结构来看,牙齿在咀嚼和维持口腔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常情况下,牙齿的排列整齐有序,上下牙弓协调,在咀嚼过程中,舌头能巧妙…
    标签: 科普
  • 高血压患者切勿随意减药、停药
    慢病领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需要长期管理。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务必遵循医嘱,切勿随意减药、停药。​ 患病后,患者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及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控制血压,降低…
    标签: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