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联系我们
  • 北京新融公益基金会
  •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1号A-1803号
  • bjxrjjh@sina.com
  • 100028
  • 010-58222988
  • 生活中的“伤腰陷阱”:你中招了吗?
    骨科领域 腰部作为人体重要的支撑部位,承受着上半身的重量,并且参与各种身体活动。一旦腰部受损,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行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那些看似平常,实则伤腰的7个动作。​ 一、弯腰搬重物​ 弯腰搬重物是日常生活…
    标签: 科普
  • 心脏的"隐形守护者"
    慢病领域 心脏不仅是跳动不休的血泵,更是一个拥有独立防御系统的智能器官。这个重约300克的精密结构内,藏着三支鲜为人知的"护卫队":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每天分泌一氧化氮,持续舒张血管;心肌细胞自带的"清道夫"系统,能自动分解代谢废物;心脏干细胞则随时待命修复微损…
    标签: 科普
  • 心脏警报:这些信号别忽视
    慢病领域       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3.3亿,发病年龄较20年前提前了8.6岁。熬夜、压力、外卖文化催生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群体中,35岁以下占比突破40%。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急诊接诊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年龄小于40岁。   胸痛不是唯…
    标签: 科普
  • 糖尿病的科学管理
    慢病领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它分为1型和2型两种,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以下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1. “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但体重下降。 2. 疲劳无力:由于血糖无法…
    标签: 科普
  • 心脏的"智能管家":看懂身体里的生命电路
    慢病领域 心脏犹如精密的生物电路系统,由60亿个心肌细胞构成天然起搏网络。这个拳头大小的器官,一生泵血量可注满100个标准泳池,但真正维持其运转的,是藏在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每秒钟完成300次离子运输,相当于每天搬运自身体重200倍的物质。 当心脏电路系统紊乱…
    标签: 科普
  • 如何预防心内科疾病
    慢病领域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心内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发病率高且危害巨大。它们可能悄无声息地侵蚀健康,引发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 预防是关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
    标签: 科普
  • 糖尿病的治疗:综合管理的艺术
    慢病领域   一旦确诊糖尿病,需建立“五驾马车”管理模式:   1. 医学营养治疗(MNT)。根据患者病情定制个性化饮食方案,如1型糖尿病需严格计算碳水摄入量;使用食物交换份法灵活搭配餐单。   2. 运动疗法。结合有氧、抗阻和柔韧性训练,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标签: 科普
  • 高血压与眼底病变的那些事儿
    慢病领域 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对眼底血管造成严重影响。血压持续升高,使得眼底的动脉血管承受过高压力,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失去原有的弹性。这种变化会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进而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当血液供应不足,视网膜等部位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标签: 科普
  • 等长运动助力降血压
    慢病领域 等长运动是在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的运动。像靠墙静蹲、平板支撑、握拳练习等,都属于等长运动范畴。与常见的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不同,等长运动不需要大幅度的肢体移动,在有限空间内就能完成。​ 等长运动为何能助力降血压?这得从其对身体的作用机制讲起…
    标签: 科普
  • 糖尿病的“隐形”危害
    慢病领域   高血糖并非糖尿病的唯一威胁,其引发的并发症才是致残、致死的主因:   1. 大血管病变。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作风险比非患者高24倍;脑卒中:血糖波动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外周动脉硬化:下肢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截肢。   2.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
    标签: 科普
  • 认识二型糖尿病:从"甜蜜负担"到科学管理
    慢病领域   在现代社会,每1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并发症失去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2亿,其中90%属于二型糖尿病。带大家重点了解一下二型糖尿病。   解码二型糖尿病:身体里的"密码危机"。二型糖尿病的本质是血糖调控系统失灵。当人体细…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潜伏的病毒与“烧灼之痛”的真相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发的感染性疾病。这种病毒具有“双重攻击性”:首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消失,而是长期潜伏在人体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重新激活,沿着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引发剧烈疼痛…
    标签: 科普
  • 过度劳累、熬夜?小心这种剧痛又会传染的病
    其他领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段时间过度劳累、频繁熬夜后,身体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疼痛,随后皮肤还长出了一簇簇小水疱。如果有,那你可要警惕了,这有可能是带状疱疹在作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当我们第一次感染这种病毒时,大多表现为水…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该病毒初次感染会引起水痘,痊愈后病毒会在体内潜伏,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被激活,沿神经纤维扩散至皮肤,引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包括: 1. 神经痛:疼痛如针刺、烧灼…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水泡弄破好得快?大错特错!
    其他领域 在带状疱疹的认知中,有个常见误区:弄破水泡能加快病情好转。实则不然,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加速康复,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于神经节的病毒被激活,引发疾病。发病后,皮肤会出现沿神经分布的成簇…
    标签: 科普
  • “蛇缠腰”长满一圈会致命?真相来了!
    其他领域 在民间,带状疱疹常被叫做“蛇缠腰”,长满一圈,人就会有生命危险。但实际上,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当人体初次感染这种病毒时,往往表现为水痘。在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彻底离开人体,而是会潜伏在神经节…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小知识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皮疹和剧烈疼痛。以下是关于带状疱疹的小知识: 一、发病原因   带状疱疹的发病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激活密切相关。初次感染后,病毒会在体内的神经节中…
    标签: 科普
  • 带状疱疹:潜伏的病毒与神经的无声战争
    其他领域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发,与水痘实为“同源病毒”。初次感染(通常为儿童期)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消失,而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突“复活”,向皮肤迁移,引发剧烈疼痛与特…
    标签: 科普
  • 糖尿病:一场与糖共舞的生命博弈
    慢病领域 一、认识糖尿病:人体能量代谢的失衡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3年最新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5.37亿,相当于每10秒就有1人确诊。这个被称作"甜蜜杀手"的慢性疾病,正在重塑人类的健康版图。 糖尿病本质上是人体能量代谢系统的崩溃。正…
    标签: 科普
  • 糖尿病:一场与代谢失衡的持久战——从认知到科学管理
    慢病领域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全球约4亿人受其困扰,中国患者高达1.16亿。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核心在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并引发多器官损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 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破坏…
    标签: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