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

发布日期:09月04日 15:59     浏览次数:7
标签: 科普

可别小瞧甲状腺这个位于脖子前方的小蝴蝶器官,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的习惯,都可能悄悄打乱它的工作节奏,影响激素合成。如今快节奏生活下,不少人因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问题,甲状腺健康亮起红灯。

一、碘摄入走极端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核心原料,但这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越少越好,摄入失衡会直接阻碍激素合成。生活中不少人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部分人因担心补碘过量,长期拒绝加碘盐,甚至不吃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导致碘摄入不足。当身体缺碘时,甲状腺无法合成足够激素,会通过代偿性增生来努力工作,长期可能引发单纯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还会增加甲减风险。另一方面,也有人盲目补碘,每天大量食用海带、紫菜,或同时服用含碘保健品、用含碘盐烹饪高碘食材。过量碘会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干扰激素合成,尤其对甲状腺炎患者,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增加甲亢或甲减的发病概率。

科学做法是:普通成年人每日碘推荐摄入量为120微克,孕妇、哺乳期女性需提高至230240微克。日常通过加碘盐(每日5克左右)即可满足基础需求,每周吃12次海带(约50克)或紫菜(约35克)补充即可,无需额外大量食用高碘食物或保健品;有甲状腺疾病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碘摄入方案。

二、长期高油高糖高加工饮食

如今饮食选择丰富多样,但外卖多、重口味、深加工食品频繁的特点,也给甲状腺健康埋下隐患。首先,长期摄入高油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会导致肥胖,而肥胖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和利用,还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间接干扰甲状腺功能,增加甲减风险。其次,高糖饮食(如奶茶、甜点、含糖饮料)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刺激身体分泌应激激素,长期会加重甲状腺负担,影响激素合成的稳定性。此外,加工食品(如腌制食品、罐头、香肠)中含有的亚硝酸盐、防腐剂等添加剂,可能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利用,还会影响体内微量元素平衡,进一步阻碍激素合成。

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外卖频率,在家烹饪时选择蒸、煮、炖等清淡方式;多吃新鲜蔬菜(如西蓝花、菠菜)、水果(如苹果、橙子)、全谷物(如燕麦、糙米),保证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控制高油、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每周食用加工食品不超过12次,为甲状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熬夜晚睡+缺乏运动

当下夜经济活跃,不少人习惯熬夜工作、刷手机,加上久坐不动的办公模式,会打乱甲状腺的生物钟,影响激素合成节律。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调控,而这个轴的正常运转依赖规律的作息。长期熬夜会导致HPT轴功能紊乱,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正常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长期可能引发甲减,出现乏力、怕冷、情绪低落等症状。同时,现代人群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长期缺乏运动,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甲状腺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工作效率降低,进一步影响激素合成。此外,缺乏运动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甲状腺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间接影响激素合成。

改善建议:尽量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避免凌晨1点后入睡;工作日可利用午休时间进行1520分钟散步,周末安排30分钟左右的运动(如慢跑、瑜伽、游泳),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调节甲状腺功能;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通过泡脚、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提高睡眠质量。

 

南通市中医院 内分泌科 曹拥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