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症状不痛不痒,但可能拖成尿毒症

发布日期:09月04日 16:00     浏览次数:6
标签: 科普

尿毒症并非独立疾病,而是慢性肾脏病发展至晚期(通常为慢性肾脏病5期)的临床综合征,此时肾功能严重衰退,无法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毒素蓄积、内环境紊乱,最终危及生命。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高,但知晓率较低,多数患者因忽视早期不痛不痒的症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最终进展为尿毒症。以下这些易被忽视的信号,需高度警惕。

1.尿液异常:肾脏健康的晴雨表

尿液是肾脏滤过功能的直接产物,其细微变化往往是肾脏病变的早期信号。正常尿液呈淡黄色、透明状,若长期出现泡沫尿(类似啤酒沫,静置数分钟不消散),可能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入尿液形成蛋白尿,这是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典型表现。此外,夜尿次数增多(夜间排尿超过2次)也需警惕,健康人群夜间肾脏滤过功能减弱,夜尿较少,而肾功能下降时,肾脏浓缩尿液能力减退,会出现夜尿频繁。还有尿液颜色异常,如持续呈浓茶色(排除饮食影响),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异常,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受损,若不及时干预,长期的尿液异常会逐渐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功能衰退。

2.身体水肿:容易被误判的隐形警报

水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但早期多为轻度、隐匿性水肿,常被误认为是疲劳、饮水过多或年龄增长导致的正常现象。肾脏具有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当肾功能受损时,水分无法正常排出,会在组织间隙蓄积。早期水肿多表现为眼睑水肿(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减轻)或脚踝水肿(久坐、久站后出现,按压有凹陷),由于症状不痛不痒且可暂时缓解,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水肿会逐渐加重,蔓延至全身,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水,此时肾功能已严重受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3.血压升高:肾脏与血压的双向影响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很多人只知道高血压会损害肾脏,却忽视了肾脏病变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即肾性高血压)。肾脏通过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压,当肾功能受损时,该系统失衡,会引发血压升高。肾性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不适,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若未及时查明原因并控制,持续升高的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缺血、缺氧,加速肾小球硬化,形成高血压-肾损伤-血压更高的恶性循环。

4.乏力贫血:易与亚健康混淆的信号

乏力、面色苍白、精神不振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多数人会归咎于睡眠不足、工作劳累或营养不良,很少与肾脏疾病联系起来。实际上,乏力、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之一,医学上称为肾性贫血。肾脏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要器官,该激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当肾功能受损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引发贫血;同时,肾功能下降导致的毒素蓄积,会破坏红细胞、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进一步加重贫血。肾性贫血引起的乏力具有持续性,休息后难以缓解,且会伴随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若长期忽视,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加速肾脏疾病进展。

 

南通市中医院 肾病科 朱凌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