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作为维持健康的重要基石,对老年人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日常饮食中,许多老年人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搭配不均衡等问题,甚至因错误的饮食观念影响健康。基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膳食建议,结合临床营养研究成果,本文为老年人梳理科学的饮食方法,助力老年人通过合理饮食守护健康。
一、遵循“多样均衡”原则,构建合理膳食结构
老年人每日饮食需涵盖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多种食物,确保营养素全面摄入。谷薯类作为能量主要来源,应优先选择全谷物和杂豆类,如燕麦、糙米、藜麦、红豆等,其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老年人常见的便秘问题,同时有助于稳定血糖、调节血脂。建议老年人每日摄入谷薯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占50~150克。蔬菜水果需保证足量且种类丰富,深色蔬菜(如菠菜、西蓝花、胡萝卜)应占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果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品种,如苹果、梨、蓝莓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350克,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导致血糖波动。
二、重视优质蛋白摄入,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肌肉衰减是老年人常见的生理变化,不仅影响运动能力,还会增加跌倒、骨折及慢性疾病的风险,而充足的优质蛋白是维持肌肉量、延缓肌肉衰减的关键。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高于普通成年人,建议按每公斤体重1.0~1.5克计算。优质蛋白来源需多样化,优先选择鱼、禽(鸡、鸭等去皮禽肉)、蛋、瘦肉,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食用2~3次;鸡蛋营养全面,蛋黄中的卵磷脂、维生素B族对大脑健康有益,老年人可每天食用1个鸡蛋,无需刻意丢弃蛋黄;奶类及奶制品是钙和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建议每日饮用300~500克牛奶或相当量的酸奶、奶酪,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少量多次饮用,避免腹胀、腹泻。
三、控制油盐糖摄入,降低慢性疾病风险
老年人常因味觉减退而增加油盐糖的用量,长期过量摄入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食用油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茶籽油、葵花籽油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5~30克,避免频繁食用油炸、油煎食物,多采用蒸、煮、炖、拌等清淡烹饪方式。食盐摄入需严格限制,每日不超过5克,减少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加工肉制品(如香肠、火腿)的食用。添加糖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5克,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食用糖果、甜点等,可用天然甜味的水果替代部分零食,满足口感需求的同时补充营养。
四、关注饮食细节,适应老年人消化特点
老年人消化器官功能减弱,如牙齿松动脱落、胃肠蠕动减慢、消化酶分泌减少等,饮食需注重细节调整,提升消化吸收效率。食物烹饪时应做到“细软易嚼”,如将肉类切碎制成肉丸、肉糜,蔬菜煮软或制成蔬菜泥,主食可选择软米饭、粥品、面条等,方便咀嚼和吞咽,减少胃肠负担;对于牙齿缺失严重的老年人,可借助破壁机将食物打成糊状,但需注意保证食物种类多样,避免营养单一。进食时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日可安排3次正餐和2~3次加餐,加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南通市中医院 老年病科 俞烨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