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热惊厥的科学认知与应对指南

发布日期:08月18日 17:01     浏览次数:25
标签: 科普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尤其多发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群体。由于发病突然且症状较为剧烈,往往会引起家长的高度恐慌。事实上,高热惊厥虽然看起来凶险,但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本文将从科学角度全面解析儿童高热惊厥,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科学应对这一儿童常见健康问题。

高热惊厥是指婴幼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骤然升高时发生的惊厥,且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类型。单纯性高热惊厥最为常见,约占高热惊厥总数的70%80%,多发生于6个月至3岁儿童,惊厥发作时体温通常在38.5℃以上,发作形式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一次发热过程中通常只发作一次,发作后意识恢复较快,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复杂性高热惊厥则发病年龄偏小或偏大,发作时体温可能不超过38.5℃,发作形式多为局限性发作或不对称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一次发热过程中可能多次发作,部分患儿可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当儿童发生高热惊厥时,典型症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面部和四肢肌肉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部分患儿可伴有口唇发绀、呼吸急促或暂停等症状,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惊厥停止后,患儿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嗜睡等表现,随后逐渐恢复正常。需要注意的是,高热惊厥发作时家长往往会极度紧张,但此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正确的应对措施能有效减少意外发生。

在高热惊厥发作时,家长应采取科学的应急处理措施。首先要保持镇静,避免过度惊慌而采取错误操作。立即将患儿平放在平坦、安全的地方,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衣物过紧影响呼吸。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不要强行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损伤;不要强行撬开口腔或往嘴里塞东西,以免损伤口腔黏膜或导致窒息。同时,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形式、持续时长等信息,便于后续就医时向医生准确描述病情。如果惊厥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短时间内多次发作,以及发作后患儿意识不清、精神萎靡,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救治。

高热惊厥的预防重点在于有效控制发热,避免体温骤升。当儿童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方式。物理降温可采用减少衣物、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当体温超过38.5℃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使用儿童专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按照年龄和体重准确计算剂量,避免擅自加大剂量或频繁用药。同时,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在发热初期即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药物预防惊厥发作。

 

志愿者投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