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类型不同,调理方法各异:针对性策略助你有效控压

发布日期:03月14日 15:15     浏览次数:78
标签: 科普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同潜伏在身体里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需要控制,但其实高血压也分不同类型,且不同类型的调理方法大不一样。了解这些差异,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抗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占高血压患者中的绝大多数,可能与遗传、生活方式、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明确的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比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调理方法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调理重点在于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和长期药物治疗。

在饮食方面,要严格控制盐分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食用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像菠菜、香蕉富含钾元素,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降低血压;燕麦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利于肠道健康和血脂控制。同时,要控制油脂和糖分的摄取,远离油炸食品、高糖饮料。

适量运动不可或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降低血压。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控制血压至关重要。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减轻血管负担。同时,要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刺激血管,使血压升高。此外,规律作息也不容忽视,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利于血压的稳定。最后,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并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调理方法

继发性高血压的调理关键在于精准治疗原发疾病。若是由肾脏疾病引发,比如肾小球肾炎,医生一般会依据病情严重程度,运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炎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对肾脏的损害,从根源上缓解高血压症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可调节免疫系统,减少对肾脏组织的攻击。但这些药物都可能存在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骨质疏松,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等,所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变化。

要是因内分泌疾病导致,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会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肾上腺腺瘤,从根本上解决醛固酮分泌过多的问题。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或术后血压仍未达标的患者,会使用螺内酯等药物来拮抗醛固酮的作用,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进而稳定血压。螺内酯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引起血钾升高,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钾水平。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务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停药,同时定期前往医院复查,方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复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全面评估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样不可或缺。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调理都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了解自身高血压的类型,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守护健康。

 

作者:陈小节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心内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