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管理是血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饮食搭配可辅助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饮食搭配需遵循限制钠盐摄入、优化营养素比例、控制总热量等原则,同时兼顾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差异。
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
高钠饮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钠离子在体内过多会使细胞外液增加,血容量扩张,进而升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下,换算为食盐不超过12g。实际操作中,除减少烹饪时的用盐量,还需警惕隐形盐的摄入。酱油、蚝油、豆瓣酱等调味品含有较高盐分,10mL酱油约含1.5g食盐,使用时需严格控制用量。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香肠,以及加工零食如薯片、方便面,均属于高盐食品,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为减少钠盐摄入,可采用替代方法提升食物风味。使用香料(如黑胡椒、罗勒、迷迭香)、柠檬汁、醋等调味品替代部分食盐,既能丰富口感,又不会增加钠含量。同时,选择低钠盐也是有效措施,低钠盐用部分氯化钾替代氯化钠,在保持咸味的同时降低钠含量,但伴有肾功能不全或正在服用保钾利尿剂的患者需谨慎使用,避免血钾升高。
二、优化营养素摄入比例
增加钾元素摄入对血压控制具有积极作用。钾离子可促进钠离子排出,缓解钠水潴留,从而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每日钾摄入量宜达到3500~4700mg。富含钾的食物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苋菜、香蕉、橙子等;根茎类食物如土豆、红薯也是良好的钾来源。豆类及豆制品,如黑豆、毛豆,钾含量同样丰富。通过合理搭配,将这些食物纳入日常饮食,有助于维持体内钠钾平衡。
提高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血压和心血管健康。膳食纤维能降低肠道对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减轻体重,间接辅助降压。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豆类、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25~30g,早餐可选择燕麦粥搭配蓝莓,午餐增加一份清炒西蓝花,晚餐食用糙米饭和凉拌菠菜,满足膳食纤维需求。
控制脂肪摄入对血压管理至关重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选择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全脂奶制品及加工肉类中,过多摄入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式脂肪常见于油炸食品、糕点、人造奶油,应尽量避免。建议选择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茶油,以及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油、亚麻籽油作为烹饪用油。每周可食用2~3次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鳕鱼,补充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压和炎症反应。
三、控制总热量与体重管理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根据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一般而言,成年女性每日热量摄入宜控制在1500~1800kcal,成年男性控制在1800~2200kcal。通过控制主食量、选择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糖和高热量零食,可有效控制体重。例如,用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用新鲜水果替代果汁饮料,减少额外热量摄入。
四、其他饮食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需限制饮酒,酒精摄入与血压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大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折合啤酒不超过500mL,葡萄酒不超过150mL,高度白酒不超过50mL。
此外,饮食规律同样重要。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饱。定时定量进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减少血压波动。对于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还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饮食方案,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肾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曹军 泰州市中医院 心内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