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发动机”——心脏

发布日期:08月01日 14:08     浏览次数:449

心脏,这个位于胸腔内、仅拳头大小的器官,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动力源。它每天跳动约10万次,通过血管网络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一、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精密设计的“四居室”  

心脏是一个由心肌构成的中空器官,内部被分隔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其结构设计精妙,如同一座“四居室的房子”,每个房间各司其职:  

1. 心房与心室的分工:右心房接收来自全身的静脉血(含二氧化碳),经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左心房接收肺静脉回流的富氧血,左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供应全身。  

2. 心脏瓣膜:单向阀门系统:心脏内有四个关键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确保血液单向流动,防止逆流。  

3. 冠状动脉:心脏的“生命线”:心脏自身也需要血液供应,冠状动脉分布在心脏表面,为心肌提供氧气和养分。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依赖于电信号传导系统。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作为“天然起搏器”,发出电脉冲,通过房室结、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传递至整个心脏,触发心肌收缩。这一过程若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二、常见心脏疾病:

 1.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类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病理机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造成血管狭窄。斑块破裂可能引发血栓,完全阻塞血流,导致心肌梗死。  

2.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140/90 mmHg)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损害风险。  

隐匿性危害:早期可能无症状,但持续高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功能不全。  

管理策略: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5克)、规律运动、药物(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  

3. 心力衰竭: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左心衰:肺循环淤血(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下肢水肿、肝肿大)。    

4. 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如房颤、室速)和缓慢性(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颤的危害:心房无序颤动导致血栓风险升高,需抗凝治疗(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  

 急救场景:心室颤动是心源性猝死的主因,及时使用AED除颤可挽救生命。  

四、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胜于治疗  

 1. 饮食:地中海饮食的黄金法则  

 多摄入:全谷物、深海鱼(富含ω3脂肪酸)、坚果、新鲜果蔬;  

 限制:饱和脂肪(红肉、黄油)、反式脂肪(加工食品)、添加糖。  

2. 运动: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推荐: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可降低静息心率,增强心肺功能。  

 警告:冠心病患者避免剧烈无氧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计划。  

3. 心理:压力管理与睡眠保障  

 长期压力会升高皮质醇水平,诱发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伴呼吸暂停)与房颤、心衰密切相关,需及时干预。  

4. 戒烟与限酒  

 吸烟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4倍,戒烟1年后风险下降50%;  

 酒精摄入建议:男性25/日,女性≤15/日(约相当于250毫升红酒)。  

  千万记住!预防胜于治疗!让病痛远离你!

 

袁定勇 淳溪卫生院 心内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