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拳头大小的“生命发动机”,每天跳动约10万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每个角落。然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头号健康威胁。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和老龄化等问题,使得心脏疾病成为全球头号健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心血管疾病每年导致约1790万人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1%。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过3.3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一、心脏:精密的“四居室”动力泵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心室,如同一座高效运转的“四居室”。右心负责将静脉血泵入肺脏获取氧气,左心则将富氧血送往全身。心脏瓣膜如同“单向阀门”,确保血液单向流动;冠状动脉则是心脏自身的“能量管道”,为心肌供血。若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便会引发冠心病,导致心绞痛甚至心梗。
心脏的跳动由电信号控制。窦房结作为“总司令”,发出电脉冲,指挥心肌规律收缩。一旦电路系统异常,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轻则心悸,重则猝死。
二、警惕三大“心脏杀手”
1. 冠心病: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动脉粥样硬化是罪魁祸首。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逐渐堵塞冠脉。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尤其是运动后)、气短。若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则导致心梗,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高血压:无声的血管“压力锅”
长期血压过高(≥140/90 mmHg)会损伤血管和心脏,引发左心室肥厚,最终导致心衰。高血压初期常无症状,定期测量是关键。
3. 心力衰竭:心脏的“疲惫罢工”
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若未控制,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泵血功能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甚至无法平卧。
有哪些症状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可缓解;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持续胸痛、呼吸困难、冷汗,需立即就医。
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家族史。
三、护心行动:预防胜于治疗
1. 饮食:少盐少糖多“天然”
每日盐摄入<5克(约一啤酒瓶盖),减少加工食品;
多吃深海鱼、坚果(富含ω3脂肪酸)、果蔬和全谷物;
限制红肉、动物内脏,用橄榄油替代部分食用油。
2. 运动:让心脏“更有力”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提升心肺功能。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避免剧烈运动。
3. 戒掉“伤心”习惯
吸烟者心梗风险增加2倍,戒烟1年风险减半;
男性每日酒精≤25克(约1听啤酒),女性减半;
熬夜、长期压力会升高血压,建议每日睡眠78小时,尝试冥想或深呼吸减压。
4.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血糖、血脂;
若有胸痛、晕厥等症状,及时做心电图或心脏超声。
在文献《心内科常见护理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 和《综合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中都有涉及到预防胜于治疗,早发现早干预的办法。
四、科技护心:从诊断到治疗
现代医学让心脏诊疗更精准便捷。心电图、心脏超声可快速评估心脏健康;冠脉支架植入术能微创开通堵塞血管;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心率,预警房颤风险。
心脏疾病虽凶险,但60%可通过生活方式预防。从今天起,少一份高油外卖,多一次户外行走,为心脏减负,为生命续航。记住: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为这颗“发动机”注入健康动力!
李铁枫 高淳中医院 心内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