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梗)作为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急症,与多种心源性、非心源性疾病存在症状重叠,掌握快速鉴别方法能争取治疗时间。通过对比典型症状、发作规律及伴随表现,可初步区分心梗与其他类似病症。
一、心梗典型症状特征
心梗发作时,胸部症状最为突出。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现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程度剧烈且持续不缓解,不同于普通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在数分钟内缓解。疼痛范围可扩散至左肩、左臂内侧,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甚至上腹部,这种不典型部位疼痛易造成误诊。例如,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牙痛或上腹痛,尤其老年患者症状更不典型。
伴随症状方面,心梗患者常出现全身症状,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外周血管收缩的表现。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原因在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或心排出量降低引起胃肠道灌注不足。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提示发生急性左心衰竭;部分患者因心源性休克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
二、与常见类似病症的鉴别
1.心绞痛:心绞痛疼痛性质与心梗相似,但发作时间短,一般持续3~5min,不超过15min,多由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迅速缓解。而心梗疼痛持续30min以上,硝酸甘油难以缓解。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多表现为ST段压低,发作后可恢复正常;心梗发生时,心电图出现特征性ST段抬高、病理性Q波,且不会自行恢复。
2.急性肺栓塞:患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三联征。胸痛多为胸膜炎性疼痛,与呼吸相关,深吸气时加重,不同于心梗的压榨性疼痛。肺栓塞还常伴有咳嗽、晕厥,部分患者因低氧血症出现口唇发绀。通过血浆D-二聚体检测、肺动脉CT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而心梗患者D-二聚体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升高。
3.主动脉夹层:疼痛特点为突发、剧烈、撕裂样,常从胸部向背部、腹部放射,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与心梗不同,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多升高,两侧肢体血压可能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患者出现脉搏不对称。通过主动脉增强CT、磁共振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内膜撕裂征象,而心梗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病变。
4.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多在进食后或平卧时发作,与心梗的闷痛易混淆。但胃食管反流病疼痛不伴大汗、心悸等全身症状,服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后症状可缓解,且发作与体力活动无关。心电图检查无心肌缺血表现,胃镜检查可发现食管黏膜损伤。
5.急性胆囊炎:右上腹疼痛是主要症状,可向右肩部放射,部分患者疼痛范围扩散至心前区。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Murphy征阳性(深吸气时按压胆囊区出现疼痛)。通过腹部超声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等表现,而心梗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腹部超声无异常。
三、快速鉴别流程与关键要点
出现疑似症状时,首先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压榨性疼痛且持续30min以上,伴有大汗、心悸,需高度怀疑心梗。立即测量血压、心率,记录心电图(如有条件),若出现ST段抬高,基本可初步诊断。同时排查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晕厥、肢体血压差异等,辅助判断是否为其他疾病。
对于不典型症状患者,如单纯上腹痛、牙痛,需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鉴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疼痛,优先考虑心梗可能。快速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在发病3~6h开始升高),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心肌梗死与多种病症存在症状相似性,掌握疼痛特征、伴随表现及辅助检查要点,可实现快速鉴别。出现疑似症状时,保持冷静,及时呼叫急救,避免因误诊延误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降低心梗发生风险。
花兰余 高邮市二沟卫生院 内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