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误区

发布日期:04月21日 14:30     浏览次数:114
标签: 科普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运动效果,甚至对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误区一:过度依赖有氧运动,忽视抗阻力训练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往往只关注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而忽视了抗阻力训练。实际上,抗阻力训练对于糖尿病患者同样重要。抗阻力训练,如举重、使用弹力带或进行俯卧撑等,能够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肌肉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消耗更多的葡萄糖,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此外,增加肌肉量还能改善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计划应该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的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误区二: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好,于是盲目进行高强度的运动。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过度的运动强度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尤其是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情况下。低血糖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头晕、心慌、出汗,甚至昏迷。此外,过度运动还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一般来说,运动时应该能够正常交谈,但不能唱歌,这样的运动强度是比较合适的。

误区三:运动时间选择不当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运动时间时也存在一些误区。一些患者习惯在饭后立即进行运动,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消耗热量。然而,饭后立即运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影响食物的吸收。此外,饭后血糖通常会升高,此时运动可能会使血糖波动过大。建议饭后12h进行运动。此时血糖相对稳定,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同时也不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过大负担。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误区四:忽视运动前后的血糖监测

运动前后进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患者认为只要定期监测血糖即可,而忽略了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实际上,运动前后的血糖监测对于调整运动计划和预防低血糖非常重要。运动前监测血糖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是否适合进行运动。运动后监测血糖则可以帮助患者评估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了解运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降糖效果。

误区五: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不足

一些糖尿病患者虽然有运动的意识,但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往往不足。他们可能一周只运动一两次,或者每次运动时间过短,无法达到有效的锻炼效果。为了获得最佳的健康效益,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等。此外,每周还应进行至少两次的抗阻力训练。每次运动时间应不少于30min,以确保身体能够充分消耗能量,提高代谢水平。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将运动分成几个短时段进行,例如每天进行310min的快走,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误区六:运动方式单一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往往比较单一,长期坚持同一种运动方式。这种单一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导致身体适应,运动效果逐渐降低。此外,单一的运动方式也容易让患者感到枯燥乏味,降低运动的积极性。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尝试多种运动方式,丰富运动内容。例如,可以在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之间交替进行,或者尝试一些新的运动项目,如瑜伽、太极、舞蹈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加运动的乐趣。

误区七:忽视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

在运动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反应,如头晕、心慌、呼吸急促等。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忽视这些反应,认为这只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实际上,这些反应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提示运动强度过大或存在其他问题。当出现这些不适反应时,患者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片刻,并监测血糖水平。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充分热身,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周杰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