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内科,守护心脏健康

发布日期:04月08日 14:43     浏览次数:19
标签: 科普

一、心内科简介

心内科是医院大内科系统中专门诊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炎等疾病。心内科的医生们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其他康复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二、常见心血管疾病及危害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一)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的一类疾病。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尤其在受寒、劳累、受刺激后症状明显。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发猝死。

(二)高血压病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肾脏、脑等器官的损害,增加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三)心律失常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则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心力衰竭主要与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浮肿、耐力下降等症状。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大、反复发作等特点。

三、心内科常见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内科疾病的基础治疗手段。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扩血管药物等,以缓解心肌缺血、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例如,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狭窄或堵塞部位,然后在狭窄或堵塞处植入支架,恢复血管的通畅。此外,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的病变部位,消除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的心律。

(三)心脏康复治疗

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营养指导等多个方面。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康复期应坚持散步、慢跑等中等强度活动,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具体活动安排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文献2014年发表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心内科医生提供了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指导。《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对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全面总结。

  总之,心内科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守护心脏健康。

 

诸曙夫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外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