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生命的节拍器
心脏,这个仅重约300克的肌性器官,承载着人类最原始的生命律动。从胚胎期第22天开始跳动,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终止,它平均跳动30亿次,泵送血液足以填满100个标准游泳池。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心脏不仅是生理上的动力源,更是情感与文化的象征。我认为心脏是最重要的器官,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二、心脏解剖与生理
1.心脏的立体结构。心脏由四个腔室构成:左、右心房负责接收血液,左、右心室承担泵血重任。室间隔与房间隔将心脏分为左右两套独立系统,保证富氧血与缺氧血严格分离。心脏表面覆盖着三层结构:
心外膜:含脂肪组织的保护层
心肌层:由特殊横纹肌构成,左心室壁厚达811mm
心内膜:光滑的内衬,防止血栓形成
2.心脏电传导系统。心脏自主节律由特殊传导系统控制: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壁,每分钟发放60-100次电冲动
房室结:电信号的中继站,延迟0.1秒确保心房先收缩
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网:以24m/s速度将电信号传至心室
3.冠脉循环系统。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依赖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前降支(供应左室前壁)和回旋支(供应侧壁)
右冠状动脉:供应下壁和右心室
侧支循环:慢性缺血时形成的代偿性血管
冠脉血流具有独特的"舒张期灌注"特点,心脏收缩时血管受压,85%的血流在舒张期进入心肌。这种特性使得心动过速(如心率>150次/分)会显著减少心肌供血。
三、心内科常见疾病深度解析
1、冠心病:血管的沉默战争。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发展过程包括:
1. 内皮损伤:高血压、吸烟等因素破坏血管内皮
2. 脂质沉积:LDLC氧化后穿透内皮,形成脂质条纹
3. 斑块形成:平滑肌细胞迁移,形成纤维帽覆盖的粥样斑块
4. 斑块破裂:炎症反应导致纤维帽变薄,引发急性血栓
心绞痛分级(CCS分级):
I级:剧烈活动时发作
II级:步行200米或爬2层楼诱发
III级:日常轻微活动即发作
IV级:静息时疼痛
急性心梗救治黄金时间:1小时:心肌开始坏死;6小时:开通血管可挽救85%心肌;12小时:仅能挽救50%心肌。现代介入治疗采用药物涂层支架(DES),将再狭窄率从裸支架的30%降至5%以下。
2、高血压:温柔的血管杀手。血压调控涉及多个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血管紧张素II引起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心输出量
钠钾平衡:每增加1g钠摄入,血压升高23mmHg
靶器官损害标志:
心脏:左室肥厚(LVMI>115g/m²)
肾脏: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眼底:KeithWagener分级Ⅲ级以上改变
新型降压药物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双重抑制脑啡肽酶和血管紧张素受体,较传统ACEI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0%。
3、心力衰竭:疲惫的引擎。根据射血分数分为:
HFrEF(EF<40%):常见于心肌梗死
HFmrEF(40%≤EF≤49%):过渡阶段
HFpEF(EF≥50%):多伴高血压、糖尿病
心功能分级(NYHA):
I级:日常活动不受限
II级:轻度受限,休息缓解
III级:明显受限,轻微活动即症状
IV级:静息时呼吸困难
生物标志物革命:NTproBNP>1800pg/ml提示预后不良;可溶性ST2反映心肌纤维化程度
Galectin3与心肌重构相关。治疗金三角(ARNI/ACEI、β受体阻滞剂、MRA)配合SGLT2抑制剂,使5年生存率从30%提升至55%。
4、心律失常:失控的电路。常见类型与机制:
房颤:肺静脉异常放电触发,CHA₂DS₂VASc评分≥2需抗凝
室速:折返机制为主,ICD可降低猝死风险70%
病窦综合征:窦房结功能退化,需植入起搏器
射频消融突破:
三维电解剖标测(如Carto系统)精度达1mm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89%
冲电场消融(PFA)选择性损伤心肌,保护周围组织
这些心内科的常见疾病在文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国循环杂志》等期刊中都有涉及到。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详细说明相关的研究。
刘昌福 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卫生院 内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