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潜伏在神经里的"火龙"

发布日期:03月31日 11:06     浏览次数:27
标签: 科普

  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缠腰龙""蛇盘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这种病毒具有独特的双重致病性: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被完全清除,而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沿着神经纤维向皮肤迁移,引发特征性皮疹和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病毒再激活与年龄增长、疲劳、创伤、恶性肿瘤等因素密切相关。病毒沿神经轴突扩散过程中,会引发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病理基础。

  典型病程分为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前驱期常见低热、皮肤灼痛或瘙痒,约1-5天后出现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簇状水疱。特殊类型如眼带状疱疹可致角膜溃疡,耳带状疱疹可能引发面瘫。  

  切记!切记!带状疱疹的黄金治疗时间为出疹72小时内。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能显著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对于顽固性疼痛,可考虑神经阻滞或射频消融治疗

  最新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加15%,这提示在疫情后时代更需关注免疫调节。通过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这条潜伏在神经中的"火龙"完全可防可控。

 

丁静贤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内分泌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