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掏耳朵对耳朵的伤害

发布日期:08月18日 17:13     浏览次数:24
标签: 科普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认为这样能保持耳道清洁,甚至觉得掏耳朵是一种舒适的享受。然而,频繁掏耳朵不仅不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反而可能对耳朵造成多种伤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耳道内的皮肤非常娇嫩,且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频繁使用掏耳勺、棉签等工具掏耳朵时,很容易损伤耳道皮肤。一旦皮肤破损,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破损的皮肤为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提供了入侵的通道,可能引发外耳道炎,出现耳道红肿、流脓、瘙痒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听力。

我们的耳道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耳道内的耵聍,也就是常说的耳屎,能够起到保护耳道的作用。它可以黏附灰尘、细菌等异物,防止它们进入耳道深处损伤鼓膜。同时,耵聍还能保持耳道一定的湿度,避免耳道过于干燥。频繁掏耳朵会将耵聍过度清理,破坏耳道的自然保护屏障,使耳道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更危险的是,在掏耳朵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用力过猛,很可能会损伤鼓膜。鼓膜是中耳和外耳之间的一层薄膜,起到传递声音的重要作用。鼓膜受损后,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引发中耳炎等更严重的耳部疾病,治疗起来也更加困难。

此外,有些人喜欢在理发店、美容院等场所让他人帮忙掏耳朵,这种做法风险更高。非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的耳部解剖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容易造成耳部损伤。而且,这些场所的掏耳工具如果消毒不彻底,还可能传播乙肝、丙肝等传染病。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频繁掏耳朵。耵聍会随着咀嚼、说话等动作自然排出体外。如果耳道内耵聍过多,出现堵塞耳道、影响听力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总之,频繁掏耳朵弊大于利,会对耳朵造成诸多伤害。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耳部健康,一定要改掉频繁掏耳朵的坏习惯,让耳朵自然地进行自我清洁和保护。

 

志愿者投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