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要点

发布日期:08月01日 15:43     浏览次数:514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主要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心脏内膜,特别是在心脏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而引发的炎症。该病起病隐匿、症状复杂多样,且治疗难度较大,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口腔是人体细菌的重要定植部位,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可导致细菌在口腔内大量滋生。当口腔黏膜因牙周炎、龋齿等疾病受损时,细菌就可能通过损伤处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因此,应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和感染的机会。

在进行某些医疗操作时,如拔牙、牙周治疗、内镜检查、导尿等,可能会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损伤,从而为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创造条件。因此,在接受这些操作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心脏病史或其他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因素,以便医生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在操作前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疗操作相关感染的风险。

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过度劳累等。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充足的睡眠则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调节。此外,避免长期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

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一道屏障,皮肤伤口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并进入血液循环。对于皮肤上的伤口,无论大小,都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发生。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伤口处理和抗生素治疗。

 

花兰余 高邮市二沟卫生院 内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