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难缠的带状疱疹

发布日期:08月01日 15:11     浏览次数:451

带状疱疹的元凶并非陌生病毒,正是绝大多数人童年时期感染过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发水痘后,狡猾的病毒并未被免疫系统彻底消灭,而是悄然潜藏于我们体内的神经节(神经细胞聚集处)中,进入漫长的冬眠。当年龄增长、过度劳累、压力剧增或罹患某些削弱免疫力的疾病(如癌症、艾滋病)时,病毒便伺机苏醒,沿着神经纤维向皮肤进犯,点燃带状疱疹的烽火。

它的签名症状极具辨识度:1.  前驱疼痛:皮疹爆发前数日,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常出现灼烧、刺痛或麻木。2.  标志性皮疹:疼痛区域皮肤上,成簇的红色丘疹快速演变为充满液体的水疱,沿单侧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极少跨越身体中线——这正是缠腰龙说法的由来,但需澄清:皮疹不会环绕躯干一圈,更非致命征兆。3.  剧烈神经痛:伴随皮疹的疼痛常令人坐卧难安,甚至衣物轻触也如受酷刑。更棘手的是,部分患者皮疹消退后,疼痛仍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这是最折磨人的长期并发症。

治疗关键在于!一旦疑似发病,72小时内尽早就医至关重要。

医生可能开具: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及缩短病程。止痛药物:从普通止痛药到针对神经痛的特殊药物(如加巴喷丁),阶梯式管理疼痛。皮疹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以防感染(可剪短指甲),医生或会推荐外用药物。预防胜于治疗。   

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防御手段。重组亚单位疫苗(如Shingrix)可提供超过90%的强大保护,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及PHN发生率(国内已可接种,具体费用及程序请咨询社区医院)。

这场水痘的复仇提醒我们:童年感染的病毒并未远去。了解其发作信号,把握治疗黄金期,善用疫苗之盾,我们方能在这场病毒与神经的战争中守护自己的安宁,让缠腰龙的阴影不再盘踞。

 

张敏敏 海门区人民医院 皮肤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