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质辨识:中医个性化诊疗的基石
中医将人体分为九大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对应不同的生理特征与疾病倾向。
气虚质:元气不足,易疲劳、感冒,需补气固表(如黄芪、党参);
痰湿质: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多见肥胖、嗜睡,需健脾祛湿(推荐六君子汤);
阳虚质:畏寒肢冷,易腹泻,艾灸关元、命门穴可温补阳气。
临床意义:体质偏颇是失眠、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的基础。例如,气郁质因肝失疏泄易致失眠,需疏肝解郁;湿热质人群易患支气管炎,需清热化湿。
二、“治未病”实践:以流感防治为例
2025年冬春季流感防治方案中,中医预防措施凸显“未病先防”智慧:
1. 预防方药
通用方(熊继柏教授拟方):银花、连翘、防风等疏风解毒,适用于密切接触者;
玉屏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降低体弱人群感染风险。
2. 外治法
中药香囊:丁香、艾叶等芳香辟秽,悬挂胸前阻隔病邪;
穴位按摩:按揉足三里、曲池穴提升免疫力,每日5分钟。
在文献《中医药干预痰湿体质糖尿病临床前期观察》:研究了中医药对痰湿体质糖尿病患者临床前期的干预效果。和文献《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调理血瘀质在防治妇科疾病中的探究》:探讨了以“治未病”理论为基础,调理血瘀质在防治妇科疾病中的应用。都有提到相关的中医知识点,感兴趣的都可以翻阅相关文献了解一下,有助于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医科。
三、特色疗法:艾灸与饮食的协同增效
1. 艾灸疗法
温经散寒: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腹痛,隔盐灸可救逆固脱;
防病保健:常灸关元、气海穴激发正气,延缓衰老。
《医学入门》强调:“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2. 食疗调养
支气管炎预防:脾虚痰多者用山药茯苓粥健脾;肺燥干咳者食川贝炖雪梨润肺;
四季适配:春食菠菜平肝火,秋饮银耳羹润燥,冬服生姜茶御寒。
四、案例解析:支气管炎的中医防控链
针对咳嗽痰多反复发作,中医提出三级干预:
1. 阻断源头:戒烟、防粉尘,避免气道黏膜损伤;
2. 内调脏腑:
健脾祛湿:陈皮、白扁豆切断“生痰之源”;
养阴润肺:麦冬、百合修复肺络;
3. 经络激发:按揉肺俞穴、合谷穴通调肺气,配合八段锦增强肺功能。
五、现代启示:构建中医健康管理体系
1. 体质优先:体检加入中医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方案;
2. 环境适配:保持室内湿度50%60%,雾霾天启用HEPA滤网净化器;
3. 跨病种联防:如流感高危人群(慢阻肺患者)可提前接种疫苗并服用扶正中药。
文献《从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论中医体质学的进展及展望》:从关键科学问题出发,探讨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涉及体质学与疾病的关系、分子基础等。和文献《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综述了中医体质学在不同疾病防治、临床应用、动物模型构建以及基因组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医智慧的核心:从“疾病治疗”转向“状态调控”,以体质为纲,外避邪气、内调阴阳,将养生融入衣食住行。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在疾病萌发前筑牢防线,方为健康长治久安之道。
顾小卫 如东县人民医院 心内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