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动过速指心率短时间内超过正常范围(成人心率>100次/min),可由生理因素、疾病或药物等多种原因引发。掌握科学处理方法,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健康风险。
一、明确心动过速类型与可能原因
心动过速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不同类型处理方式存在差异。窦性心动过速多由生理因素引起,如运动后、情绪激动、饮用咖啡或浓茶,也可能是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伴随症状。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于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可达150~250次/min,突然发作又突然终止,部分患者存在心脏结构异常或传导系统问题。室性心动过速则较为严重,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发作时可能伴随头晕、黑矇甚至晕厥,需紧急处理。
二、不同场景下的紧急处理措施
1.居家或非医疗环境下:若因运动、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引发窦性心动过速,首先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通过放松情绪缓解症状。可尝试缓慢深呼吸,用鼻子吸气4~5s,屏住呼吸2~3s,再用嘴巴呼气6~7s,重复5~10次,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率。
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法。最常用的是颈动脉窦按摩,患者取平卧位,头稍向后仰,先按摩右侧颈动脉窦(位于颈部气管与外侧胸锁乳突肌之间)5~10s,无效后再尝试左侧,注意不可两侧同时按摩,防止脑部供血不足引发意外。还可通过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再用力做呼气动作(Valsalva动作),或刺激咽喉诱发恶心反射,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终止心动过速发作。
2.出现严重症状时:若心动过速伴随胸痛、呼吸困难、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或持续时间超过15min未缓解,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期间,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松开领口、腰带,保持呼吸通畅。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3.已知心脏病患者:曾确诊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或有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突发症状时应立即记录发作起始时间、心率及伴随症状,有条件可使用家用电子血压计或智能手环监测心率、血压。若随身携带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美托洛尔、普罗帕酮),可按医嘱服用,但需注意部分药物存在禁忌,如心源性休克患者禁用美托洛尔,服用前需明确自身状况。
三、后续检查与治疗
无论症状是否缓解,突发心动过速后均需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安排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心动过速类型及病因。对于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建议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通过释放射频电流破坏心脏内异常传导路径,达到根治目的。
若因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发窦性心动过速,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铁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对于无法根治的心律失常,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长期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指导定期复查,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四、日常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心动过速发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降低心脏负担。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增强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竞争性运动。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功能性饮料摄入,这些物质中的咖啡因、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
情绪管理也很重要,长期焦虑、紧张、激动会引起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心动过速。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基础疾病患者,需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夏伟 宝应县人民医院 心内科
![]() |